Olympus這個在醫院常看到的品牌,目前好像因為數十年來的高層掏空,目前正嚴重虧損中。其實我最早接觸的相機是台Minolta的110簡易相機,第二台就是用老爸的Olympus 35DC測距型電子相機;這台相機在阿里山上拍出了針葉樹剪影,背景是雲海與層疊山岳的照片,在建中一年級校慶時是被放在攝影社長旁邊的,不過相片的作者名字不是我。後來他們還是有把底片還給我,而且我也沒心思去跑社團,就算了。
後來很長一段時間用的是Pentax superA,大四想拍心儀的女孩,買了Nikon F4和AIS85/1.4,不過也沒用過幾次,就因故束諸高閣(“▔□▔)/
再接觸Olympus已經是主治醫師的時候了,五年前的數位單眼超貴,而且品質也不怎樣;有次在博愛路相機修理店裡看到台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在賣OM50/1.2的大光圈鏡頭,價錢好像也還好,不像Pentax 50/1.2二手價都蠻高的,剛好手邊有台Canon 350D可以轉接,就買來試試了。後來陸續買了OM1機身,24/2、135/2、28/3.5、50/1.8、200/4、300/4.5、Macro90/2、21/2到最近買的shift OM24/3.5,其實焦段也算蠻齊全了,不過Olympus全心放在4/3系統,所以全幅數位機身是不可能出現的;好在OM鏡特色就是小,而且鏡頭釋放鈕是做在鏡頭上,所以OM轉接EOS接環其實一直放在機身上就好了,拿全幅Canon數位機身來解放老OM的成像圈,是再合適不過了。所以,就出現這種情形囉:
把好不容易找到的OM機身蓋扣上,再把上面的Canon字樣塗掉,其實根本就是全幅的Olympus數位機身了嘛!
接幾顆鏡頭:
都還蠻順眼的(我目前半顆Canon鏡頭都沒有哩!)
接環左上方,就是鏡頭釋放鈕:
所以用起來幾乎無懈可擊^^
但是人走的路很不暢通
向前走的時候,還沒注意到廟過去了
原來廟前的棚子不見了,還在向下挖哩!
走回來人潮就少很多,這才發現有人真無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