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: 攝影
新錄影工具
其實最早聽到VG900的消息,想到的就是把Leica M鏡給他接上去。而且當時的M9也沒法錄影(聽說New M好像有錄影,不過應該也不可能好用)。
後來看到VG900的示範照片都是加上ZA2470的,一來我沒這顆鏡頭,二來當VG900到手,接上E18200時,都覺得頭重腳輕了,所以也不怎麼有動力去試。後來看討論才知道竟然接A鏡還沒自動對焦,那就直接排除掉了。
今天算是第一次帶VG900和Leica 2/50, 2.8/28asph出外的,之前只有用在室內活動錄影。本來覺得接1.0/50,0.95/50會很威的,可是上次室內錄影發現光圈開太大,對我的技術考驗太大;所以目前還是用這兩顆小鏡頭來接。好處是接上鏡頭後,機身還蠻平衡地^^
(器材照片都有些手晃, sorry!)
今天都是用2.8/28asph拍的,而且搭配2/50再加上VG900的digital zoom,其實錄影時就有28-100的焦端可以用囉!一般情況應該夠用。
(錄影只算是TEST,傷眼勿怪,尤其請別以這些試片來說vg900影質不好,這是個人技術問題。片子是以Xilisoft Video Converter轉mp4)
最大的缺點,是在轉光圈環時,會錄到卡卡卡的聲音。除非把鏡頭裡卡檔的珠子拿掉,不然收音還是有麻煩的。
光場相機Lytro入手
去年就看到這個有趣的新科技產品,不過因為沒法直接寄到台灣,就忘了這回事。後來在mobile01看到有版主開箱,就決定由美國代購寄貨了。結果,快兩個月才寄到台灣(包括出貨等待名單,到上禮拜才寄到代購那兒)。
其實也知道這種第一代產品,一定沒法多讓人滿意;不過還是決定支持一下這位創立的東方人:Ren Ng。畢竟這東西似乎有我高中時,誘使我錯誤決定學醫?的電影2019(blade runner)其中一景,把照片放進處理器,然後畫面還能隨意放大、縮小、左右平移、旋轉;當然,還差多了就是…
試拍了一張照片,發現最不滿意的就是相機上的螢幕,像素太低,根本看不出對焦點的變化在那兒;上傳到網路上就還稍微好些就是了。
不過看了Stanford的科研原型,就覺得還好了:
就po些開箱圖片紀念一下吧!是個會想隨身攜帶的玩具,但是認真的情況,還是得帶個正常的相機才安心。
=======
這張是把手從車窗伸出去拍的,其實整個模糊,並沒有預期的效果。所以Lytro其實應該要增加個腳架孔的才對。
這張就還好,不過要怎様效果才能更明顯呢?
超廣角視野
其實之前還有顆更廣角的鏡頭: Voigtlander VM12/5.6II
不過也沒有太期待它的變形量, 沒有特別去試它的能耐. 最近因為入手了顆Contax G Hologon 16/8, 聽說是完全沒有變形的超廣角鏡, 所以在好不容易放晴的今天, 帶出去試一試.
這種超廣角鏡頭, 在校正變形量之後, 大概都有比較明顯的週邊失光現象. 所以和今天的另一顆主角Zeiss Ikon ZM Distagon 15/2.8一樣, 都附有專屬的中央減光鏡. 那是從中央最深灰, 到週邊漸層減成透明的特殊濾鏡. 像Hologon 16/8的中央減光鏡, 正中間到最邊緣的光度相差兩格, 也就是四倍光量. 一直很怕這個濾鏡刮傷了, 好像不太能買到另一個替代品…因為早就停產了.
圖片出處: MIR
另外, 最近想用真的LOMO相機了(雖然以前的拍照, 也大多是LOMO拍法…沒有定法), 所以標了台二手的新LOMO相機LC-Wide, 它有著17mm F4.5旳鏡頭, 讓我想起了有陣子很喜歡拍的Konica WaiWai拋棄式相機; 它也是台17mm的相機, 不過只有固定光圈快門, 因是拋棄式的, 雖然不合規定, 還是很多人把它重複裝片, 還改造成有B快門和能架腳架的.
就先從剛洗出來的LC-W照片開始吧! 其實, 我承認, 很多糊到不知所云的片子;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, 一台光學高檔的相機拍出這樣的照片, 我會說那是失敗, 用LOMO機拍出來的, 還是有種奇特的味道?
今天拍的, G Hologon 16/8和LC-W的當然還沒拍完, 也沒洗出來. 就先PO ZM Distagon 15/2.8拍的吧(因為是數位機身…)
其實看起來好像建築物的線條還蠻直的(我有用腳架和水平儀), 但是實際去測, 還是有些桶狀變形…這讓我對G Hologon 16/8這顆號稱"如果照片上看起來不是直的, 那一定那個物體不是直的" 的拍攝結果, 很感興趣…待續…
=== 11/26 update ===
底片送洗回來了, 先局部放大比較一下:
M9 with Distagon 15/2.8 set F8
G2 with Hologon 16/8 with center filter film: Fortia SP 50 expired 3 years
LOMO LC-W Minigon1 17/4.5
Hologon原圖
LC-W原圖
其實就算玩具相機的LC-W變形也不算太嚴重;不過在這裡可以看出來,超廣角鏡在數位機身上,邊緣的影像的確是有稍微色偏和解析度下降的問題;這點在底片機上就好得多(當然,Hologon的實力也是原因之一吧!)
夜
北投張學良故居
為了確定一下到達場地的交通,去了北投一趟。大概離新北投捷運站4~500公尺吧!也有停車場。不過還是比較想坐捷運去。
泉源路旁有個路標,在眾多目的地中,一眼就看到了張學良故居,也剛好中午了,就順便去看看。
印象沒錯,是有間『漢卿美饌』,只提供1千多和2千多的少帥餐和大帥餐,還有包套的溫泉套房。就去當他一餐將軍去吧!
從這道有點陡的階梯下來,右手邊是『小六荼鋪』,看說明,是之前軟禁張學良的部隊住處。頭頭還是少將級哩!不過好像假日才開放。
左手邊是張學良銅像和一些文字,還有精品店。應該也是假日才開吧?裡頭有出售用餐時的一些餐具,和餐廳裡到處都是的免子飾品;和少帥有沒有關就不太了解了…
再接著向下走,就到達漢卿美饌…如往例,直衝餐桌,門面就不照了…坐定向上一看,還是原先神風特攻隊時代的屋頂結構…
屋裡屋外的地上,到處都是這種小燈…蠻特別的…應該不是原先就有的吧?
食物和網站上差不多,就不全po出來了;挑幾樣說說…
大蝦…突然想到District 9的蝦型外星人…不太彈牙…是我要求太多了嗎?
趙四獨門蔬食…應該是這餐裡最棒的菜色了…不過,真的是趙四小姐的手筆嗎?筊白筍、外國的瓜(忘記名字了…哦,網站上說是黃節瓜)、番茄,佐甜菜醬、松露醬,氣味口感各異,互相搭配出種層次…ok!
豬肋排…中藥入味,嫩得很…不知道怎麼做的…說是原住民風味…
這道大帥黃花魚…我相信真是張府手筆了…應該是最美型的一道菜色了吧!黃魚醬味道也剛剛好,魚骨就直接啃掉吧!
這飯…該怎麼說呢…其實很想再多填一碗的,反正免費…說是泰國香米和一種澳洲米(野米?)混成,口感有點像糯米,或說是北部粽裡的米,因為有紅䓤頭,味道有點像…
這組茶俱還蠻可愛的…精品店裡有,要價五千…用完餐有附一張八折卷,還是要四千…貴不貴,我是不懂啦…
餐廳裡無邊際水池造景,還有杮杮如意…
餐廳外幾棵大樹
樹洞裡的小鳥
水瀑,水車
屋瓦
水池造景
向下一百公尺有北投文物館,也是以前神風特攻隊招待所,可以順道一遊
到這樣歷史中的一片光影餘暉所在,讓人遙想一些過往。其實風光一時又如何?轟轟烈烈的前半生,得與佳人偕老,養身養性;而且就像射鵰裡的黃裳,活得比仇家長,一切盡付一笑。更待何如?
Sony A77首週
其實等這台相機很久了,去年出的A55的確也很令人驚喜,主要是錄影中能自動對焦的功能和每秒七連拍,寬景拍照,再加上蔡斯鏡頭加持;今年初又更新韌體,很多像lomo,水彩,分離色調等功能,玩其來還蠻有意思的。不過銀幕的翻轉程度有限(連VG10都不能向前翻轉),再加上連續錄影會有過熱的問題(雖然只有上課時會連續錄影,一般機會不大),但總是有點缺憾。
從發表A77開始,到正式販售,大概有兩個月吧?這段時間一直refresh sony的網頁,也很怕出國期間突然發售,來不及購入(其實…有這麼急嗎?有的,像我叔叔明天出國,就沒法帶A77出國…其實應該借他帶出國的…)。
9/22收到燦坤(沒錯,燦坤在官網發售前晚午夜…剛好是回國隔日,開始網路售…與1650鏡頭搭售的組合,在23:57開始動作,0:02結帳完後,就己經缺貨了)寄來的A77,感覺小得不太真實。
不過這幾天實拍,都是用35/1.8這顆便宜的標準鏡拍的;一來之前好不容易訂到這顆鏡頭,都還沒用過,二來定焦鏡還是比變焦鏡輕便。但是看到這顆鏡頭在2400萬畫素下的表現,不禁感到這顆鏡頭還真是超值…
右側局部放大(飯字有變形…機身校正的關係嗎?)
不過文章寫完,再review,感覺好像影像都很平面,不像Fujifilm X100和Leica拍出來的有立體感…過幾天再試試1650ssm和1680za看看。
韓國首爾行
九月中,去了韓國一趟,去學些觀念,確定減肥信念,也看看韓國這個台灣的頭號大敵,到底在做些什麼。
首爾街頭和台北其實也差不多,而且明洞地下街的古董相機店,內容一家比一家豐富,和台北目前中古相機店的蕭條比起來,很難想像韓國其實網路是比台灣發達的(因為台灣大多二手相機,幾乎都在網路上交易:拍賣網、論壇等等)。
這次在韓國,見識到了亞太地區的經濟活力;尤其是像印尼這種收入比較低的國家,連他們都願意花上一兩個月的收入,到韓國學習。希望終生學習在台灣不要只變成口號,有學習的動力,雖然不一定能讓自己的生活立刻發生改變;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,總是能更認識自己,了解該往那個方向走。畢竟方向對,就算繞了路,也能到達終點;但是如果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飛,那後果可想而知。
這次其實沒去太多地方,大家就隨意看看吧!連景福宮都沒有進去,倒是在有韓國古裝衛兵的光化門前面來回經過三次@@
這次是搭華航的水果班機到仁川機場的,台北七點45分的飛機…說實話,很久沒這麼早起過了,而且這五天,甚至回國後,都一直很累呀!
第二晚…嗯,第一晚吃的韓式自助餐沒拍…可能太餓了,不想做多餘的動作…週末的確到處都一樣塞,首爾也不例外!
路邊的小巷…這才是當地人會去的地方吧…不像台灣觀光團的第一要務:吃飽最重要…
第四天早上,霧霧的…旅館窗口向外望去,是港口耶!海邊也都是工業區,難怪天空都是灰的
清溪川,整治得不錯
巿中心有魚耶!
撿硬幣囉!
環景
首爾街街頭這種神獸蠻多的…
歐式的路燈…不過燈泡有點突兀…
這是我們借上廁所的朝鮮日報大樓…被噓了…嗯,我們是吵雜的大陸人…
聽說是以前青瓦台的大官貴族們住的地方…叫清溪街是嗎?不確定
跟日式的屋瓦也差不多…
嗯…巷子裡有賣中國結…哦,不,韓國結的地方…
離開時,路邊有台車在採指紋…恐怖份子嗎?
『野』花店…
教堂
用松樹做路樹耶…台灣好像沒有
中餐大旁的立體玻璃帷幕大樓…很引人注目呀!
人參雞…終於有一餐鹽巴加得比較少了…前幾天實在是…不過這第四天是我傍晚時唯一有餓的一天
這家的泡菜也比前幾天好
人參雞
夥伴在清溪川買的彩色玉米…脆脆的,口感很好!
下午是逛明洞…實在找不到很有興趣的,所以就到處走了。這是南山公園的廣播塔…應該去這兒才對呀!
建築超棒的郵局大樓
新世紀百貨…矮的這棟好像都是精品,不過後來下雨,成了越南人躲雨的地方了
新世紀百貨前的小公園,這些雕像不知有什麼特別的典故?
倒是明洞和新世紀百貨間的地下街,比較引起我的興趣,尤其是這間…很想進去問能不能刷卡…
後來去搭漢江渡輪的路上
風浪板…渡輪邊都緊緊跟著一群海鷗,等著撲向船首浪激起的魚兒吧?不過後來順流回來時就消失了…所以逆流時比會有魚吃?
63大樓觀景台,右邊中間是渡輪碼頭
一下天空就著火了
環景
觀景台裡的畫展
口落將至
快消失了
太陽剛沈下去
最後一天的晚餐…浮在漢江邊呀!
最後一天,終於放晴了…
一早就冒煙
旅館前的遊樂場…團裡的小朋友才有精力晚上還去…
住了四個晚上的「秘密旅館」
導遊終於不對遲到人發脾氣的「外國人專用土產店」,在某個荒涼的所在…
遠望首爾巿中心…要道別了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