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之前還有顆更廣角的鏡頭: Voigtlander VM12/5.6II
不過也沒有太期待它的變形量, 沒有特別去試它的能耐. 最近因為入手了顆Contax G Hologon 16/8, 聽說是完全沒有變形的超廣角鏡, 所以在好不容易放晴的今天, 帶出去試一試.
這種超廣角鏡頭, 在校正變形量之後, 大概都有比較明顯的週邊失光現象. 所以和今天的另一顆主角Zeiss Ikon ZM Distagon 15/2.8一樣, 都附有專屬的中央減光鏡. 那是從中央最深灰, 到週邊漸層減成透明的特殊濾鏡. 像Hologon 16/8的中央減光鏡, 正中間到最邊緣的光度相差兩格, 也就是四倍光量. 一直很怕這個濾鏡刮傷了, 好像不太能買到另一個替代品…因為早就停產了.
圖片出處: MIR
另外, 最近想用真的LOMO相機了(雖然以前的拍照, 也大多是LOMO拍法…沒有定法), 所以標了台二手的新LOMO相機LC-Wide, 它有著17mm F4.5旳鏡頭, 讓我想起了有陣子很喜歡拍的Konica WaiWai拋棄式相機; 它也是台17mm的相機, 不過只有固定光圈快門, 因是拋棄式的, 雖然不合規定, 還是很多人把它重複裝片, 還改造成有B快門和能架腳架的.
就先從剛洗出來的LC-W照片開始吧! 其實, 我承認, 很多糊到不知所云的片子;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, 一台光學高檔的相機拍出這樣的照片, 我會說那是失敗, 用LOMO機拍出來的, 還是有種奇特的味道?
今天拍的, G Hologon 16/8和LC-W的當然還沒拍完, 也沒洗出來. 就先PO ZM Distagon 15/2.8拍的吧(因為是數位機身…)
其實看起來好像建築物的線條還蠻直的(我有用腳架和水平儀), 但是實際去測, 還是有些桶狀變形…這讓我對G Hologon 16/8這顆號稱"如果照片上看起來不是直的, 那一定那個物體不是直的" 的拍攝結果, 很感興趣…待續…
=== 11/26 update ===
底片送洗回來了, 先局部放大比較一下:
M9 with Distagon 15/2.8 set F8
G2 with Hologon 16/8 with center filter film: Fortia SP 50 expired 3 years
LOMO LC-W Minigon1 17/4.5
Hologon原圖
LC-W原圖
其實就算玩具相機的LC-W變形也不算太嚴重;不過在這裡可以看出來,超廣角鏡在數位機身上,邊緣的影像的確是有稍微色偏和解析度下降的問題;這點在底片機上就好得多(當然,Hologon的實力也是原因之一吧!)
這個好, 照片好不好看 自己決定
讚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