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太和工坊12000元的氫水杯引起廣大討論。(今天到新店家樂福的太和工房看,還有賣)
標榜花1.2萬可喝真氫水挨批騙民眾 「太和工房」發聲明將提告
(比較奇怪的是,原始引發這些論戰的文章沒找到)
不過,其實那些報導裡面,都提到最早一篇論文,是2007年日本大田成男教授報導的。其實不是,最早一篇其實是1975年美國德州Baylor大學的Malcolm Dole在Science(沒錯,就是那個有名的Science期刊,不是什麼Scientific Reports還是Nature Medicine這類的)發表的Hyperbaric Hydrogen Therapy: A Possible Treatment for Cancer。然後,就沒有然後了…因為,高壓『氫』耶!誰敢像高壓氧艙那種用法,用在人身上呀🤔(這篇論文共欺負了九隻小鼠…令人髮指的種上squamous cell carcinoma細胞到它們身上)

其實一直在這個領域,所有人在研究的都是氫氣對各種不同疾病的治療作用,有人從抗氧化的觀點著手(這論點在這幾年被批評的很厲害,畢竟氫氣是很弱的還原劑,要遇上很強的氧化劑才會作用)、有人用分子訊號傳導機制著手研究(這逐漸開始佔大宗論文方向了;黃醫師前年逛廣東佛山時,順道參加了大陸方面舉辦的氫醫學論壇,他們也在如此呼籲-這其中也包括了有到場的大田成男教授…雖然他最著名那篇論文,是從抗氧化觀點著手的)。
比較弔詭的是,氫氣一直都不屬於醫用氣體管理,也就和氣體行買得到笑氣一樣,一般人都能取得,也能愛怎麼自己用就怎麼自己用(意思是拿來給別人用、尤其是說有療效,是絕對不行的)。
所以呢,所有目前賣氫氣相關器材、或產生氫氣的物質(不能說是藥噢!),都不能宣稱療效;也就是,只能號稱有保健效果。所以,學術論文都在研究疾病的治療,廠商賺錢拿這些研究治療疾病的論文去宣稱氫氣有保健功效…這點,上面第一篇引用報導的林教授,已經提到了。

持平而論,上面這張太和工房所謂內部教育文件的圖示如果是正確的話,太和工房的氫水杯其實的確跟市面上常見的電解水杯不同,其原理應該近似反轉的燃料電池(燃料電池是輸入氫氣、氧氣,燃燒或催化產生水和電;反過來給水、給了貴金屬催化半透膜電壓,產生的就是純氫氣與純氧氣)。黃醫師去年年底參觀了一家擁有燃料電池技術,轉換來做氫氣生成器的廠商那邊參觀;不過和那間廠商燃料電池的封裝和原水要求來看,除非太和工房有什麼更厲害的材料、技術,應該他的杯子壽命不會像那間廠商的這麼長吧?(不過這間廠商也賣得比較貴就是了)

如上文件,2014年美國食藥署曾經針對一間生產氫水的廠商,發出GRAS (generally regarded as safe,一般認為是安全的)的聲明,其中一個條件是水中打入的氫氣純度要達到4N5 (99.995%);另外,美國食藥署提到,一天兩公升的氫水攝取,乘上2%(體積對體積)的氫氣量,不至於造成窒息(對!氫氣除了燃燒起來、甚至爆炸,另一個風險是濃度太高,對人產生窒息;除此以外,大致上對人體是無毒性的;一般人腸道菌一天大概可以產生12公升的氫氣…沒想到吧^_^,所以第一篇引用報導中,林教授也提到何必另外再攝取氫水呢?量遠少於12公升吧!)
也因此,有的讓人攝取氫氣的方向,是幫助人體腸道內某些特定產氫細菌的生長…這可能還蠻方便的…直到您那天不得已吃了抗生素…
總之,或許氫水沒那麼神奇,能治百病千病,但是如果讀到這麼多論文,又想試試看(不是拿來治病噢!目前進行到實際治療病人的氫氣論文不多…日本是有個計劃在心肌梗塞的病人治療中,加入1%多的氫氣到他們氧氣裡;還有一篇是在洗腎病人的透析液裡打入氫氣,之後洗腎病人皮膚癢的情形有改善。麻煩還是以目前有實證的治療方式來治病噢!)。找個安全的氫水來源是比較好的,也免得得不償失。
後記:黃醫師對氫水有興趣是三年前家父腎臟功能逐漸惡化,剛好在台灣醫界雜誌裡看到一篇水素水的廣告,然後開始查資料的。當然大家知道腎功能不好的病人不能多喝水,所以也只能用呼吸吸入的方式,而當時的氫氣產生器,沒找到純度夠高的(曾有醫師推廣,結果應該是純度不夠,所以產生了些問題…可惜啊!竟然是先讓大眾有了這麼一個印象的開始);所以呢…也沒法說前因後果了啦!畢竟一件事的發生,不會只是一個單純因素…
黃醫師您好!我是Jannice,因緣際會與學校產學合作時,與桃園某間廠商研發出氫氣兩用機,拜讀以上您所說,我有些許同感,畢竟我是健康管理師,雖然產品剛出生,但仍持續關注相關資訊,有機會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!
讚讚
好呀!這是個有趣、有應用前景的題目^_^恭喜!
讚讚